今天是:

四种教育 NEWS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命自我作,福自己求

北京状元:一个精英的养成,家庭因素究竟有多大?

作者:阿难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17/12/4 8:37:13  热度:1792℃

前两天,【自然的恩典】发表了一篇文章:孩子,请把自己逼进“好”学校,文中讲到一个好的学校,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这不仅仅是学校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除了学校,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是直接且深远。

一个精英的养成,家庭因素究竟有多大?父母到底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一个精英的孩子?

本文作者,一不小心道出了真相…… 

01


精英家庭孵化精英

高考成绩出炉,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陆续浮出水面,然而最刷版面的,是北京的文科状元熊轩昂这个耿直Boy说的一番话 ——

“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一句大写的实话,瞬间戳中无数国人的心!

|2017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

可以肯定,这个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我向来反对精英统治,但是,这个孩子告诉大家,一个未来的精英最好的样子。

那究竟熊轩昂的家庭有多厉害呢?他来自一个中产家庭,不是一般的小康、小资家庭。

什么是中产呢?在中国目前还很难有一套标准去界定中产的收入,但是在多数人约定熟成的标准里,总结起来必须有体面的房子、车子,且不能是贷款的,以及可以随意支配的每月1/3的收入。

除了拥有坚固难以被摧毁的家庭经济基础之外,固定资产外,中产家庭还需要具备家长双方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着较高的职业价值或者社会地位、追求健康的生活品质,拥有良好的礼仪等特征。

而这些特征,区分开“中产阶级”与“暴发户”。

在我国,中产阶级往往是上市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重要的技术科研工程师、拥有尖端技能的高职业素养人或者某些特定行业里尖端的人,如熊轩昂的父母是外交官。

实际上,中产阶级在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是美国还是德国,都属于知识技能型精英家庭的组合,代表着一个国家发展与稳定的中坚力量。

从这个命题里,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家庭对一个人的成功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已经不是“寒门出贵子”的时代。

这样说,很多人可能有些心酸,然而从古代发展至今,“寒门出贵子”之所以被传为佳话,是因为精贵,因为确实稀缺且困难,实质上是一种悲壮的幸存者偏差。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中清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中清、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梁晨及其团队的合作研究了一个命题:中国长达150年里的精英究竟出自哪些家庭?

最后,他们通过建立强大的精英数据库,得出的结论是:

1865—1905年,即清政府废除科举之前,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

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是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和珠三角地区;

1953—1993年,约超过40%的教育精英是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工人子弟;

1994—2014年,超过50%的教育精英来自各地区的有产家庭,与特定的重点高中。

从以上四个时间段来看,就有三个阶段的精英是明显出自“有产阶级”的家庭。

有人可能会指出其中的第三个时间段作为反驳的证据。

而实际上,在1953年到1993年之间,主要是阶级社会上层子女垄断教育的状况被打破、基础教育的推广、统一高考制度的建立,才使得原本从零到有的大量无产阶级和工人子弟在精英中的比例大幅增加。

等到一切都趋于稳定的时候,“资产”在教育中的阶级再次凸显出来。

高端的教育、优质的教育资源仍然掌握在中上层家庭手里,所以这些家庭注定孵化出精英。

02


为何寒门孵不出贵子


熊轩昂的话很有意思。

他说他地处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拥有很多通向教育的“捷径”,而这些是农村地区的孩子无法享受到的。

请注意“捷径”这个词。换句话说,同等的高考应试门槛,其实还是有通向这个终点的学习“捷径”,而不是一味死磕课本、题海战术。

无独有偶,作为2013年的北京文科状元孙婧妍也曾在采访中,面对别人询问她“做了多少题目”感到反感。

并以一位语文考了将近满分的过来人提出:现代的高考,尤其是语文学科,早已经不是题海战术所能够驾驭的,更多的是日常接受教育的积累。

在采访中,孙婧妍也分享了父母对她在阅读上的教育。譬如经常为她选购各国不同内容的书本,给她带来了良好的语感。最后,还是那句话 ——她的成功也是“水到渠成”的。

曾经在教育圈里听说过这样的情况:

同样是考上北大的文科生,大城市来的学生对国外的作家、名著里的话侃侃而谈,而小城市、农村来的学生却半句话都答不上来,唯独能对课本指定背诵的段落倒背如流。

在我高中时,学校请了三个市的高考状元来给学生讲课,一个是湖北某地的,一个是河南南阳,一个是广州的。

河南的高考状元一字一句地念着他准备的稿子,讲他如何刷题、如何熬夜苦读、如何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而从他在北大的生活来看,他过得并不轻松。

广州的高考状元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几乎没有在讲高考备战,讲的是她如何幸运,无意中考成了高考状元。

提到高考,她的观点是不要太在意,平时不要太有压力。她更多的分享的是她高中如何参加实习,去外地旅行的趣事。而她的大学生活,依然是举重若轻。

这样的女生,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完全是种震撼!

到了提问环节,那个河南学霸无人问津,所有人都在向那个女孩提问。看着那个孤零零坐在那里的眼镜哥,那时候我第一次感到阶级的差距。

普通家庭的孩子和中产家庭的孩子差距就是这么大。就算同样是高考状元,一个木讷、呆板、不擅表达,而另一个能如此通达、精巧地控制观众情绪,赢得众人的宠爱。

在很多人蜂拥上去找女生提问的时候,我离开了会场。而更令人悲哀的是,这位河南学霸已经是高考时代最后的余晖。

如果你觉得也仅仅只有这些,并想以“会读书不一定能成材”、“北大学生卖猪肉”来反驳,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一个家庭的“经济硬实力”、父母的“软实力”,奠定了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眼界高低、执行力、胆识与魄力。

当然,教育是小眼界,而创业则是大视野。

在一项非官方的统计中发现,寒门的子弟毕业后更愿意接受稳定的工作,以月薪度日,而来自精英家庭的子弟更敢于拼搏,甚至借贷创业。

这些,都是由他们原生家庭给他们带来的眼界、胆识与魄力所决定的。

除此之外,他们强大的原生家庭还会把这些教育精英带到自己的强大人际关系圈里,为他们提供一切有利资源,这又与寒门子弟有着天地的差别。

03


中产家庭不可忽略的软实力


那么,简单的“有钱的”家庭是否就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

也不是。

中产阶级的家庭除了有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之外,还有个人的能力和价值、社会地位、教育素养及其生活品味。

所以,他们孵化出来的是综合型的精英,这是由他们的个人软实力所决定的。

这也是为什么「暴发户」们很少培养出优秀孩子的原因。钱,固然是重要的区别,但是家庭软实力才是本质的原因。

寒门上升需要给孩子的软实力,有些不需要钱也可以实现。

如看书、去博物馆,从小让孩子能够耳濡目染,培养自己的软实力,以至于今后在发展之时能够有见地、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这些,远比父母只知道挣钱、只能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要重要得多。

一旦物质条件少了“软实力”做骨架,到最后,很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现在国内很少有人谈家风。但实际上,在古代的名门以及西方的很多贵族家庭中,都非常在意家风。他们对每个孩子从小加以家风教育,所以家族事业能够长存。

相反,对于国内“富不过三代”的批判,也是因为不少有钱的家庭不重视家风这类软实力的培养,以至于再雄厚的基业,最终也溃败了。

04


硬实力跟不上,靠教育是没用的


社会财富阶级化、教育资源阶级固化是一个事实。不愿意承认的人,只不过掩耳盗铃而已。

拒绝、否定、不接受,不等于不存在。认清事实,反而对个人、子女的生存和发展更有意义和价值。

多数的中产阶级是上一代中产阶级带出来的,而只要不出意外,他们终将带出下一代中产阶级。这是一个家庭的硬实力、教育素养日积月累的沉淀与代代相传。

作为“脱贫”、“奔小康”、“小资阶级”的我们,没必要盲目去追寻中产阶级。因为,中国每天、每年都有很多家庭死在去追寻中产阶级的路上。当你硬实力凑不上来的时候,要懂得服软。

认识的人里,曾经有这样一个家庭,夫妻两人的月收入在一万五左右,家里也有无需按揭的房产。虽然算不上中产,但属于还过得去的家庭。

后来,这对夫妻因为身边的朋友都送孩子出国留学,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脑子一热,也硬着头皮把房子拿去贷款,给儿子申请了国外的高价学校。

孩子三年后回国,家里还剩下五十多万未偿还的欠款。

而有意思的是,这对夫妻的孩子在海外并没有学到什么,硬实力不过关,在很多知名企业的第二、三轮面试中被刷了下来。

夫妻俩埋怨孩子没有在国外好好学习,孩子却埋怨自己在国外每天做兼职忙成狗,想想都心酸。

最后,这个三人的家庭,花了很长一段时间节衣缩食去偿还欠款,还因此耽误了儿子的结婚进度。

生活里,像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作为中产以下阶级的人,其实“认清现实”比“盲目攀比”更重要,尤其在“教育”这个方面。

能做到“带孩子出国看展览”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做不到,简单地去复制中产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意义不大。

因为这些方式对于他们自己的能力,是跳跃式的。缺乏基础和积累,这种跨越式的尝试,很难达到中产们一样的效果。

这就像,同样是去名校,若孩子本身太缺乏基本的素质教育,跟不上别人的节奏是常事,甚至只会发展出一份自卑的情绪。

大概率来看,很少有人能够在“阶级跨越”这件事上表现优秀。当然,你要跟我死磕有不少优秀的典范,我承认,但那很少,且难。

就像天涯上很火的一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寒门子弟要做出多少努力,才能走到中产子弟们的起点,这是真相。

只是说这些家庭需要“认清现实”。能够在既定条件下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已经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了,这一点是家长,以及特别是孩子应该认清的。

而另一方面,如果家长愿意肝脑涂地奉献自己,也不能抱有揠苗助长的心态。

因为你们想要的结果,不是简单地一次卖房子可以达到的。因此,抱着“必然收获”的心态来给孩子压力也毫无意义。

若看历史数据的话,这个状况更加令人悲哀:

南宋录取进士占总人口比例为0.000647%,明代这个数据为,0.000055%,清代更低,0.000031,而如此低的录取比例,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一票难求。

但与此同时,那些科举世家却人才辈出,喜报频频。家庭的影响有多大,不言自明。相比起科举时代,我们其实已经处于一个阶层最容易上升的时代了。

阶层固化是一个事实,阶层最容易上升是另一个事实,这就是我称这个时代是伟大时代的原因。因为这是可以靠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时代。

所以,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不是去教育孩子,而是教育自己。

如果你自己没有阶层上升的愿望和持续的行动力,又怎么可以寄希望于一个孩子草鸡变凤凰,一代人改变你们家族的宿命呢?

与其望子成龙,不如自己成龙。

编者说

文中作者的观点,虽然很有道理,但是往更深层次探究,小编认为:无论是寒门贵子还是精英之后,究其本质都是父母想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诸如坚毅勇敢、博文强识、正直善良……


培养出贵子,并不一定需要殷实的家境,重要的是家长愿意打开眼界去寻找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方法。

如果无法遍访名师,那么我们就给孩子买名人传记,读古圣先贤的经典著作,从书中学习伟人的智慧与格局;

如果无法走遍世界,那么我们就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多带孩子亲近自然,攀登高山,从旅途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如果父母无法成为社会精英,那么此刻就与孩子一起成长,去探索世界的本质,探寻生命的真谛。

记得,董卿谈起育儿经的时候提到,她很认同这样一句话:“教育孩子很简单,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父母只有把自己变得更优秀,才会让孩子看到希望,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五个泻心汤的用法
DATA:2024/12/17 9:12:22
《伤寒论》中治失眠方子汇总
DATA:2024/12/10 15:50:15
夏枯草
DATA:2024/11/22 11:18:47
倪海厦:预防肝病最好的处方,详…
DATA:2024/11/22 11:10:47
六经经方的加减运用
DATA:2024/11/8 9:29:54
庞龙(实战伤寒论):六经辨证与…
DATA:2024/11/8 9:25:55
为什么看了很多名医,都调理不好…
DATA:2024/10/15 8:35:03
如何看待中医不同的流派?
DATA:2024/5/31 8:12:07
要想身体好,饮食要知量,疾病以…
DATA:2024/5/15 16:24:34
治感冒的六个经典药方
DATA:2024/3/1 15:51:55
龙生龙,凤生凤,职业取向这事儿…
DATA:2015/8/20 8:59:08 Hit:3623
弟子规——教育孩子的目的
DATA:2015/4/30 8:09:54 Hit:2650
人是教得好的
DATA:2015/4/15 15:56:00 Hit:2553
传统文化入门课
DATA:2015/4/15 16:03:54 Hit:2544
别让错误的信念阻碍你的前进!
DATA:2015/4/15 15:51:30 Hit:2353
  • 联系电话:152-8737-8743
  • 联系传真:
  • 联系邮箱:253739241@qq.com
  • 联系地址:南沙镇学府路

缘 起 | 特别声明 | 关于我们 | 备案号:公益网站

郑重声明:凡本网站内课程、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等内容,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之,马上下架。转载者,功德无量。

Mr Xia 个人网站|专注于人性的教育,直指人心! 百度统计

  •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
  • 技术支持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
  •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